“這就是足球,這就是歐冠,沒有那麽容易。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包括一粒點球,也有更高的控球率,但輸了就是輸了。”瓜迪奧拉賽後所言顯露出了無奈,他認為曼城是表現更好的一方。

但縱觀全場,主場作戰的熱刺放低姿態並在由攻轉守時保持較高的防守到位率,即使在前場核心凱恩受傷的情況下,熱刺眾將也臨危不亂的執行波切蒂諾的賽前部署,最終憑借孫興慜的進球在兩回合的比賽中占據先機。研究過於固執的瓜迪奧拉,逼出孫興慜生涯最關鍵進球?不明白的就來看看吧
過於固執的瓜迪奧拉,逼出孫興慜生涯最關鍵進球?
曼城在比賽中固然占據優勢,但瓜迪奧拉難以承認波切蒂諾與這支熱刺更出色的地方,可見他如今多麽固步自封。瓜迪奧拉在比賽第89分鍾才匆匆換上德布勞內與薩內,為時已晚。盡管曼城賽程的確密集,但這並非瓜迪奧換人太慢致延誤戰機的理由。而從更大的層麵來看,瓜迪奧拉過於追求對球權的控製,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效果,相應的用人及戰術也值得商榷。

【雙方首發】
熱刺首發:1-洛裏、2-特裏皮爾、3-丹尼-羅斯、4-阿爾德韋雷爾德、5-維爾通亨、8-溫克斯(80'12-萬亞馬)、17-穆薩-西索科、20-阿裏(86'18-略倫特)、23-埃裏克森、7-孫興慜、10-哈裏-凱恩(56'27-盧卡斯-莫拉)
未上場替補:22-加薩尼加、6-達文森-桑切斯、21-福伊特、33-本-戴維斯
曼城首發:31-埃德森-莫賴斯、2-凱爾-沃克、14-拉波爾特、30-奧塔門迪、18-德爾夫、25-費爾南迪尼奧、8-京多安、21-席爾瓦(88'17-德布勞內)、26-馬赫雷斯(88'19-薩內)、7-斯特林、10-阿圭羅(70'33-熱蘇斯)
未上場替補:49-A-穆裏奇、4-孔帕尼、5-斯通斯、47-菲爾-福登

(圖1:雙方首發及陣型)
【戰術對弈:熱刺專注防反,曼城圍而不攻】
1、 熱刺:進攻圍繞前場三人組展開,孫興慜作用關鍵
同為英超球隊,曼城與熱刺知根知底,賽前布置再怎麽細致也玩不出花來,比賽實際進行過程中球員的執行力有多少,主帥的戰術臨場調整是否及時,才是關鍵。

(圖2:熱刺在比賽中的實際站位)
熱刺的陣型主要以4-2-3-1為主,溫克斯與西索科搭檔雙後腰,這是技術與體格兼備的組合。溫克斯的站位更靠近中路,而西索科在某些時刻需要後插上來支援右路進攻。在前場,埃裏克森與孫興慜一左一右,而阿裏出任前腰遊走在凱恩身後。

(圖3:凱恩射門)
熱刺的進攻主要是圍繞阿裏-埃裏克森-凱恩這三人形成的小組而展開,埃裏克森負責調度,阿裏則作為接應點掩護凱恩完成射門。如上圖片段則是熱刺前場三人展開的傳切配合,最終凱恩的轉身射門被埃德森撲出。

(圖4:凱恩回撤拿球並傳孫興慜,後者完成射門)
而孫興慜的角色在邊鋒與邊前衛之間切換,他需要大量的上下往返以此來保證右路的攻守平衡,同時在陣地戰中,孫興慜的衝擊力亦是對熱刺前場三人組最強有力的支援。如上片段則是典型案例,當凱恩回撤到中場協助出球時,孫興慜則在右路快速前插接應並完成射門,此役孫興慜分擔了很多邊路爆點重任,他的意識與能力對熱刺都非常重要。
2、 曼城:通過對球權的控製穩住節奏,斯特林突擊形成質變

(圖5:曼城陣型)
曼城的4-3-3陣型,中場呈現出正三角站位,費爾南迪尼奧與京多安負責穩住球權流暢運轉並組織進攻,而大衛-席爾瓦則更多利用自己精細的腳下技術銜接與串聯球隊進攻。斯特林、阿圭羅與馬赫雷斯組成的鋒線,也是瓜迪奧拉常規使用的搭配。

(圖6:西索科攔截,破壞曼城進攻)
曼城注重對技術型中場的使用,球隊具備一流的控球能力,能通過2-3人形成的局部配合並結合小球層層滲透到進攻三十米區域。但此役熱刺中場攔截成功率非常高,西索科與溫克斯組成的雙後腰多次破壞曼城在前場的地麵滲透。同時,熱刺球員在防守時有意增加身體對抗,比賽強度非常高。在此基礎上,曼城盡管占據較高的控球率,但難以真正打入熱刺禁區。

(圖7:兩隊傳球數據對比)
對比兩隊傳球數據,曼城的579次遠高於熱刺的404次,但同時我們也能發現,曼城基本都是通過短傳來控製球權。而熱刺長傳次數更多,波切蒂諾希望降低中場消耗,從而利用後場與前場的長距離連線(埃裏克森為主要傳球手)直接衝擊曼城防線,壓迫曼城禁區。而瓜迪奧拉考慮到兩回合的賽製及近期密集賽程,曼城進攻欲望並不如熱刺強,當在前場打不出機會時,基本都會選擇回傳給中衛重新組織,不會冒險壓上丟失球權,讓熱刺獲得反擊機會。

(圖7:斯特林左路內切射門,羅斯手球阻擋被判點球)
曼城全場最好的機會,則是利用斯特林在左路的突擊能力創造出了機會。當曼城在中路控製球權是,斯特林與熱刺右邊後衛特裏皮爾拉開防守距離,為自己的接應與突破創造出足夠的空間。這次斯特林的強突射門,雖然沒有命中,但打在了羅斯的手上,裁判經VAR提醒及回放判罰了點球。

(圖8:阿圭羅主罰點球,洛裏撲出)
但主罰的阿圭羅未能破門,門將洛裏判斷成功,將球撲了出去。這是比賽的關鍵轉折點,因為一旦曼城率先攻入客場進球的話,熱刺在掌握球權較少的情況下更難覓機會,信心也會受到影響。但洛裏的出色撲救為熱刺帶來了希望,也使曼城錯失了全場最好的一次機會。
【勝負手:瓜迪奧拉換人拖遝,孫興慜攻入生涯最關鍵一球】

(圖9:莫拉登場後提升了熱刺前場推進效率)
比賽第58分鍾,凱恩因傷被莫拉換下,無疑給熱刺蒙上了一層陰影。凱恩的重要性無須贅述,他在前場的支點作用是無人可替的。但波切蒂諾沒有對位換上大個中鋒略倫特,而是用莫拉替換下凱恩,意在通過莫拉的盤帶能力和速度來提升熱刺從中場到前場的推進效率,為進攻端帶來更多活力。

(圖10:斯特林邊路帶球被限製)
同時,在下半場的比賽中,波切蒂諾對斯特林也給予了更嚴密的防守部署,孫興慜要深度回撤協助特裏皮爾防守,阿裏也要快速內收加強對肋部的保護。從上圖可以看到,斯特林在左路拿球時被熱刺三人包夾,基本沒有向前或內切的空間。
在此情況下,瓜迪奧拉應該有所改變,比如用薩內換下碌碌無為的馬赫雷斯,提升右路進攻的同時來環節另一側斯特林的壓力。但瓜迪奧拉卻用熱蘇斯換下了阿圭羅,對於球隊進攻的幫助並不大。

(圖11:孫興慜進球)
比賽第76分鍾,孫興慜與曼城球員對抗時摔倒在地,隊醫連忙進場進行臨時處理。這一度讓人擔憂在這場消耗巨大的比賽中,孫興慜也有可能出現受傷的情況,但未想到的是,熱刺隊醫剛離場不久,孫興慜便進球了。一個轉身掃射,讓埃德森毫無辦法,孫興慜幫助熱刺打破僵局,這或許也是他職業生涯最關鍵的一粒進球。


(圖12:孫興慜進球解析)
從解析圖中可以看到,熱刺以阿裏、埃裏克森為核心在中路控製皮球,迫使曼城陣型向內收縮,從而兩翼暴露出了空當。而羅斯與孫興慜一左一右前插,埃裏克森選擇了將球分給右路的孫興慜。盡管後者第一下停球稍大,差點越過底線,但還是被孫興慜快速追回並完成了破門。
在孫興慜進球後的十分鍾內,瓜迪奧拉什麽也沒有做。比賽常規時間內還有一分鍾結束,他或許猛然想起自己還有兩個換人名額,熱身已久的德布勞內與薩內終於出場了,但比賽很快也結束了……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體育長紅建議”:閱讀更多精彩足球資訊】

>